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吾妻真乃神人也 > 第65章

第65章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江南离京城太远,虞家牵系不到,所以这边的买卖随他们自己做,赚了算自个儿的,亏了也会有本家补上,不用往上报账。

虞五爷把手边得用的两个掌柜调离了京城,原因只有一条——他让秦源和怀相言在杭州开了茶馆、牙行、酒楼十几家,小些的米面粮油店更不少,都是消息灵敏的地方。

几十间铺子不为赚钱,专门打听生意门路——两淮哪个月禁外地盐商、哪个月解禁、杭州府换了哪个官儿、漕道有什么新令、最近一段时间最赚钱的什么生意……

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耳朵,秦源和怀相言就是做这个的,但凡是杭州府的事,事无大小通通能进他们的耳朵。

虞家生意两个大头,一为鲁盐,一为票号,这两样买卖都不好做,朝廷的风向随时会变。尤其这两年,朝廷对盐商愈加苛刻,盐税一年比一年高,引岸佃金一年比一年贵,私盐贩子一年比一年多。眼瞅着就要入不敷出了,是以虞家一直在考虑别的生意门路,要是什么时候变天了,就立马抽身,给自己留个退路。

北方战乱频起,江南却一向安稳,所以就挑了这个地方。

秦源秦掌柜着急忙慌的,虞锦没听明白:“什么卖宅子收茶?你慢点说。”

秦掌柜口干舌燥,灌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,急急道:“少东家您来得晚了,二月十三惊蛰那日山门就开了!您这一晚晚了半个月啊?”

虞锦心里先是一咯噔,做生意的最怕晚,可转头想了想她爹给她那信,又迷糊了:“不是说到了三月中旬、清明前后才出货么?”她还早到了十几天呢。

“是清明前采茶交货,可茶芽提前就都被订走了呀!您是不知道啊,这半月数不清的商人等在山门口啊,有那门路广的,直接带着人上山去了!头批笋芽没多少,这会儿应该已经卖得差不多了,您要再来得晚点,咱连茶叶星子都捞不着了。”

“这么邪乎?”虞锦半信半疑,只当他是夸大其词了。

她知道她爹叫她来杭州是为了收茶的,可要说什么顾渚紫笋,其实虞锦丁点不了解,只知道是贡茶,价钱贵得寻常人喝不起一口,至于别的,一点都不清楚。

同行的那两位不羡仙的茶博士——简老伯和简老夫人却跟着着了急,老两口这一路上少言寡语,这会儿竟也催着虞锦快走,说是“迟了就买不着了”。

一行人顾不上细说,连马车都没卸,把行李交给秦掌柜的家仆,就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了长兴县。

*

紫笋并非笋,而是一种茶叶,其鲜芽色微紫,形如笋壳,所以起了这么个名。紫笋产地有好几个,其中以杭州顾渚产的紫笋为绝品,这顾渚村就坐落在杭州西面的长兴县中,紧邻太湖,是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。

虞锦他们是从杭州北面进的城,离顾渚村不算远,七八十里路,马车上晃悠了两日也就到了。

简老伯才慢慢给他们讲:“这顾渚紫笋呀,原本是九大上品贡茶之一——上品贡茶只有九种,顾渚紫笋行第二,排在它前头的雅州蒙顶是先皇和今上最喜欢的茶,这茶树只有七棵,每年只采三百六十片小叶儿,烘晒炒制之后也不过装俩小瓶,官兵要一路护送到京城去。听闻蒙顶茶能延年益寿,是为‘仙茶’。”

彼时他们正坐在顾渚山脚下的一间茶棚里,听简老伯讲故事。上山的车马太多,怕踩坏了山上的茶芽,也怕惊扰了茶农,所以每天能上山的只有一百人,没轮上的,先交钱排上队,第二天赶早来。

虞锦他们是初三半下午才赶到的,都到了山脚了,却愣是被堵在门前,心里头有点窝火。虞锦也懒得再回县里来回折腾,索性找了几户农家住了下来。

顾渚村守着一座贡茶山,就等于守着一座金矿,全村人都以茶为生。放眼望去,家家户户门前都支着个棚子,有客人的时候就当茶棚,没客人的时候,自家吃饭、乘凉用。

简老伯坐在一只瘸腿椅子上,悠悠啜了一口大麦茶,味儿不太好,他眉头一皱,勉强咽了下去,继续讲故事。

“顾渚紫笋排第二,是太后娘娘生前最喜欢的,宫里的几位娘娘也都爱紫笋,这茶味儿偏甜,适合女子。紫笋茶分为五等,一等茶芽闻之醉人,二等茶芽香气馥郁,贵人才能喝得着;三等茶叶味甘鲜醇,是有钱人专程来杭州买才买得到的。只有四等五等紫笋才会由商人带去各地,价钱却也是贵得离谱,一两茶叶一两银。”

沾了个“皇”字的边儿,就算一口唾沫,价都能翻十倍。

“往年顾渚紫笋的一等二等茶,都是要往宫里头送的御茶,只有那几位贵主儿和天子近臣才能喝得着,老朽活了这么些年,只有幸尝过两杯清茶——是陛下赏给家主的。”

“可这么好的茶,却在今年年初罢贡了。”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嘿嘿嘿,小朋友们晚安啦~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