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没落的港圈(2 / 2)
陈锋倒是看得津津有味,淡淡一笑:“准确的说,她们不是艺人,而是偶像,当然,也许以后她们会往明星,艺人,演员方向发展,但现在的她们,还只是单纯的偶像而已。”
“偶像?”
萧姗姗极其疑惑。
偶像这个词她当然听说过,但在她的理解中,偶像就是艺人,艺人就是偶像,怎么听陈总话里面的意思,这两者似乎是不同。
陈锋看出萧姗姗的疑惑,微微一笑,开口给萧姗姗解释。
严格来说,偶像和艺人并不是一回事,艺人是艺人,偶像是偶像。
偶像这个词,其实最早起源于霓虹,意思是幻想中的人。
大概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,因为经济高速发展,连带着娱乐业也壮阔了起来,然后霓虹就诞生了偶像这种东西。
那个时候的偶像,讲究的是完美无缺,给人提供幻想,类似于完美男友和女友这种东西。
等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,霓虹的偶像产业再度迎来新的发展,这个时候偶像讲究的不再是完美无缺,而是变成了有着缺点的普通人,让粉丝和偶像一起成长。
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,霓虹经济衰退,连带着娱乐的发展也停滞了下来,偶像产业虽然还在,但已经没有新东西了。
而就在霓虹的偶像发展停滞的时候,南棒这个时候顶了上来,他们在借鉴了霓虹
之后,诞生了练习生制度,一边联系一边表演,傻帽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,少女时代就是这种产业的顶端产物。
而国内在这方面一直都是一个空白,毕竟前几年国内还很穷,消费水平一直很一般,娱乐方面更是土的掉渣,别说是偶像了,就连明星都被港圈的那波人压制住了。
也就是近几年经济开始腾飞,才有了偶像产业的生存空间。
人家霓虹和南棒偶像产业搞得这么好,陈锋当然是有样学样,准备借鉴一波。
借鉴的同时,陈锋还吸取了安知水的意见,做了一定的本土化改变。
乘风的偶像,不像是霓虹那边偶像一样廉价,也不像南棒那边高冷,而是两者的结合,练习生和偶像一起搞,一边练习一边表演,练习的时间也缩短到了三年。
听完了陈锋的讲述,萧姗姗似懂非懂。
“所以,偶像其实就是明星的预备军,只是比明星更加贴近,类似于网红是嘛。”
“没错,这就是偶像的存在价值。”陈锋点头:“好好想想吧姗姗,如果你是一个死宅,平日里连看女生一眼都不敢,但忽然你发现,可以通过花钱接触以往高高在上的美少女,和他们握手,和他们谈心,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多大的刺激。”
“在这种情况下,你让他们掏干自己的钱包都没什么问题,而且借助这些偶像,我们以后就等于拥有了源源不绝的明星后备军,类似于南棒的傻帽公司,霓虹的杰尼斯事务所。”
“霓虹和南棒这两个国家都证明了偶像产业的可行性,我们只需要照搬然后做一些本土化的改进就可以了。”
萧姗姗点点头,随后问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上:“这个产业,大概能赚多少钱
陈锋在心里稍微计算了一下,认真说道:“目前这个产业国内刚刚起步,不好说能够赚到多少钱,但根据霓虹和南棒那边的经验,这个市场大概在几百亿左右,我们有先发优势,未来的利润,大概在十几亿几十亿左右。”..
“才这么点钱啊。”萧姗姗撇撇嘴:“我说老板,刚才听你那么说,我还以为这个偶像练习生有很多搞头呢,结果一年才赚十几亿,随随便便一款游戏就赚回来了,而且耗费的精力还比这个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