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情牵大唐 > 第一百零五章 李隆基的恶趣味

第一百零五章 李隆基的恶趣味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尊号始于秦代。到了唐代,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,有生前奉上者,也有死后追加者。唐高祖李渊、唐太宗李世民各有盖世功德,却都没有尊号,唐高宗时,他按照武则天的意思,才开始称为“天皇”,到唐玄宗时,尊号已经成为制度。

尤其是唐玄宗李隆基,他的生前尊号一共增加了六次,此次是第五次。

开元元年(713年),加尊号“开元神武皇帝”。

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,加尊号为“开元圣文神武皇帝”。

天宝元年(742年),加为“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”。

天宝七载(748年),加为“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”。

天宝八载(749年),加为“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”。

天宝十三载(754年),加为“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”。

正所谓“主骄臣谀”,当李隆基励精图治之时,只在开元元年加了一个四字尊号,到了二十多年后,当他陶醉在往昔的文治武功之时,善于阿谀奉承的臣子就“顺应天意”,为他加了一次又一次的尊号,一直加到现在的十二字。

李隆基心里高兴,做了快四十年的太平皇帝,并且缔造了开元、天宝盛世,万国来朝,百姓安居乐业,路无盗匪,野无遗贤,他觉得自己很伟大,甚至堪比圣祖太宗皇帝。

他环顾四周,威严地看着下面成群的品貌不凡的儿孙们、恭恭敬敬的臣子们,颁布了一道道诏书:

大赦天下。减罪释放囚徒;减戍息人。

高年给属,义存养老。丈夫七十五岁以上、妇人七十岁以上的,宜各给一人充当侍者,仍自己拣择;至八十岁以上者,依常式处分。

淳古务,崇敦朴,已经断案尚存疑虑者,从宽示其知禁,宜令中书门下与刑部大理寺法官审更,详定,法律间有所不便者具条目闻奏。

禘、祫(音侠)自今起于太清宫圣祖前设位序正。奉先追远。

弘扬“玄宗妙本”(道德经),宜于太微宫圣祖前更立文宣王遗像,与四真人列侍左右。

“道降真符”的太白山封为神应公,“所繇(此处音皱)四时祭祀”;金星洞改为嘉祥洞。

令天下名山除入岳者外,“并宜封公”,各置一座祠宇,仙人台下置一座道观;两京并十道于一大郡,亦置一道观,并以真符、玉芝为名,每观度道士七人,修持香火。

求得真符的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王鉷,授予三品;李浑等三人,令中书门下“量其所能,具状闻奏,当别处分”。

一道道诏令传下去,恩泽广布天下,文武百官山呼“万岁”。

......

从含元殿出来,李俶骑上马,打算到掖庭宫去看看李云倾,却在掖庭宫前被拦住:“陛下有令,广平王不得私自进掖庭宫。大王请回。”

李俶一脸黑沉,想不到祖父忙成那样,还有心下这样一道口谕。他与那传令的内侍僵持片刻,依然不得入内,就拨转马头,往东而去。

此时李隆基正骑在马上回兴庆宫,听了内侍的禀报,哈哈大笑。

笑了一会儿,他转头对高力士道:“高将军,朕的长孙,要猴急了。”

高力士笑道:“求美人而不得,是该猴急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